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3的文章

錢穆先生 《孔子傳》 附錄 孔子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

圖片
  錢穆先生   《 孔子傳 》  附錄 第十二篇   記孔子論古今人物賢否得失 汪中興先生校正   ◎子曰:「大哉! 堯 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泰伯第一九章)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 舜 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第四章) ◎子曰:「巍巍乎! 舜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泰伯第一八章) ◎子曰:「 禹 ,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泰伯第二一章) ◎ 微子 去之, 箕子 為之奴, 比干 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第一章) ◎子曰:「 泰伯 ,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泰伯第一章) ◎ 舜有臣五人 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泰伯第二 0 章) ◎子謂 韶 :「盡美矣,又盡善也。」謂 武 :「盡美矣,未盡善也。」(八佾第二五章)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第一四章) ◎子曰:「 伯夷、叔齊 ,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第二二章)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二二章) ◎子曰:「 晉文公 譎而不正, 齊桓公 正而不譎。」(憲問第一六章) ◎子路曰:「桓公殺 公子糾 , 召 忽死之, 管仲 不死。」曰:「未仁乎?」 [ 光案:此處《論語新解》,將 < 曰:「未仁乎?」 > 併在 < 子路曰 > 之內,未另起一句。 ] 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憲問第一七章) ◎子貢曰:「 管仲 非仁者與?桓公殺公 子糾 ,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憲問第一八章)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氏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八佾第二二章)

侯孝賢電影詩學

圖片
 

金馬六十年--「傳承」的精神與李安將再起(I Am Back )

圖片
  今天( 二○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二) 早上在 206 教室將兩篇所寫論文分別是李安 《臥虎藏龍》 與侯孝賢《戲夢人生》電影詩學的論文給帶入。並說好的電影是要看書研究的,否則甚至導演自己也無法說清楚電影的形式與內容。並說我很高興曾寫過十幾篇的電影論文。   下午在 209 教室上美容系的【歷史與人生】。介紹今年 69 歲李安於千禧年的《臥虎藏龍》精彩預告片為開場。之後介紹 2005 年《斷背山》的奧斯卡英文得獎感言(我說這是大學所以要聽英文)以及 2013 年《少年 PI 奇幻漂流》奧斯卡英文得獎感言,以及中文預告。   之後帶入今年第 60 週年的金馬影展,如最佳男女主角(周慷仁、林品彤)、終生成就獎(林青霞、陳坤厚)、 14 次入圍才得獎的最佳剪接獎廖慶松(回憶上世紀80年代台灣新電影運動或新浪潮)、主持人最後介紹評審團委員,以及李安在後台給林柏宏的鼓勵,彰顯今年金馬獎許多意外而精心的設計,特別是那種「傳承」的精神,代表金馬獎作為華人世界最有公信力的獎項 的原因。   並預言蟄伏 10 年的李安將再起( I Am Back ) 。   最後再帶入建國科大建校 58 年的今昔感言,勉勵同學珍惜維護大學的校風、班風與學風,尤其是個人的好學精神。   又言電影是一種理想之夢,因為現實人生總是艱辛坎坷,而人生又是一場漫長的競賽,但對手其實只是自己而已,並且也因為是自己,而人生又是如此漫長,所以最終獲得的喜悅,應該不是在少年、青年、中年,而更可以是在老年,所以無需以現在的成敗與否而掛慮 ….   最後,感覺像今天巧遇這種難得的歷史機緣(如千禧年、金馬 60 週年、建國 58 年校慶)與這種即時可得優質影音教材,又在影音效果很好的教室,並貫穿著某種重要的學術主題,以及默默給予師生之間的美好薰陶與交流,才是「通識教學」最好的示範。

陶藝、花藝以及茶藝三合一的藝文沙龍以及專題演講

圖片
  今天通識中心舉辦一場關於陶藝、 花藝以及茶藝三合一的藝文沙龍以及專題演講。 分別在早上 10 點到 12 點,下午 1 點到 4 點。 這是延續去年的活動,因為要寫結案報告, 所以就回憶今天在現場所聽到的內容。 這些悠久傳統的技藝都有非常漫長的歷史傳統, 也延伸出非常多的派別,以及理論建構。甚至有很多不同的儀軌。 不過主要都是在作為一種陶冶性情,修養生命作為主要的精神所在。 插花也好、陶藝也好、茶藝也好,都是屬於一種藝術的活動, 而藝術活動在東方的文化裡,當然有一些技術性的講求, 以及方法實踐上的不同規定,也就是儀軌, 但透過這些方法技術的操作與儀軌實踐, 最終的目的就是在追求心靈最高的境界。所以在東方文化裡, 這些茶藝陶藝花藝都有一種「道」的精神, 而「道」的精神其內在最核心就是一種「德」。 也就是透過嚴格的形式操作以及遵守, 去體會這些藝術形式最重要的一種理想(道), 而最終都回歸到自己內在生命得以安頓自己的一種精神所在, 也就是「德」。 並且最重要的是這些藝術活動或美學都是使人更回到天地自然萬物存 在與人產生更深交會的那種萬物一體與天人合一的境界。

對60屆金馬獎與建國創校58週年有感 : 從開SR71 到回去當老師

圖片
  今天二○二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一星期一在 214 教室上機械系車輛組,以及下午土木系二年級【歷史 與人生】課,帶入主題是 60 屆金馬獎的頒獎典禮,以及建國 58 週年 建校慶祝活動作為主軸。但上課前還是重述上個禮拜 16 力當中的地理以及旅行意涵, 並且重新《莊子逍遙遊》第一段魚與變成鯤再變成大鵬的巨大轉化歷程的意涵( 莊子消遙遊魚、鯤、鵬、 A380 vs F5E、 轉化、 長程續航力 )。固然事物各有相對自主的基礎,並可不加比較,但莊 子的宗旨還是在於一個精神不斷自我向上超越的轉換歷程。這是〈逍遙遊 〉第一段的主旨。並舉 捍《衛戰士 2: 獨行俠》 , 從開黑鳥 SR71(播放影音) 試飛員到 回去TOP GU N當教官/老師,並出生入死示範的絕佳 劇本。 至於到金馬獎 60 週年紀念,介紹的是男 主角吳慷仁得獎影音(以及李安到後台致意鼓勵),以及歷經十四次提名年紀最大電影剪接得獎廖慶松先生的感言 。一個年輕人(短程),與一個老年人(長程),所代表人生兩種境界( 已經超越得獎與否 )給同學參考 。並申明 從 「技術」到「藝術」(養生主) 的轉化歷程,並舉 豐田汽車 RAV4,在 組裝、工藝美學、 省油、原裝、底盤、舒適、安全、空間、電子裝備的高品質。 下午在上土木系時,就把【歷史與人生】推薦電影選單挑了幾部來介 紹, 其中有一部是 2017 《長城》電影背後的隱密觀點,強調「文化」的 力量才是勝過種族血統、血緣的關鍵。之後就介紹了宮崎駿的歷史動漫《風起》以及回 憶那四部紀錄片的重要意涵。並且帶入了李安 2000 年所拍清代《臥虎藏 龍》預告片,並談到他來接任金馬獎 60 週年的評審團主席的傳承,以及對於年輕 電影演員的鼓勵。 尤其講到李德材老師把所寫《臥虎藏 龍》這部 電影的論文給他班上同學參考討論。於是把李老師給我的 Line 的內容唸了一遍, 並且說明在明天【歷史與影像】課程中將會連同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一起來導讀。 所以今天在班上也就順便播了《刺客聶隱娘》預告,一個唐代安史之亂後歷史背景的故事。最後談到侯孝賢《刺客聶隱娘 》相對來說比《臥虎藏 龍》可能更困難懂點些,因為沒有強烈的故事性。但就思想內涵來看的話,嚴格說起來,《臥虎藏龍》是更高於《刺客聶隱娘》, 但是聶隱娘卻比較不好懂。 這就好像跟同學提到宮崎駿的最後作品《少年與蒼鷲》,一樣是

論侯孝賢《戲夢人生》的電影詩學

圖片
論侯孝賢《戲夢人生》的電影詩學   摘要 侯孝賢的電影美學根源於他對本文所意指「生活世界」所做的抉發。本文首先對「生活世界」一語的義蘊,提出一種廣泛而適切的哲學解釋。其次本文討論候孝賢作品詩學的「抒情」性格指出: 他實質上是承繼了傳統中國詩學的精神;是一種有別於西方「史詩」、 「戲劇」的悲劇途徑的「抒情詩學」;一種屬於「參照」、「對比」的生命詩學;其作品更是含容「天一地一人」,並與之合應的作品。藉由電影的分鏡安排、組合,以及試將鏡頭中所飽含的詩意與中國「詩文」「畫」、「戲曲」二者之關聯來說明構成《戲夢人生》電影中之「寫意」、「象外」詩學美感要素,與應有之閱讀要求。 本文分析該片由「中遠鏡頭」所主導之「長鏡頭」、「深焦」和「氣韻式剪接」所構成成本體學之「時間美學」及「空間美學」有接承中國「戲人電影」之精神。 全篇以現象學詮釋學的進路 ( A phenomenologjcal - hermeneutical approach ) 為基礎,指出侯孝賢的電影長久以來在「生活世界」之重返中,歷來堅守以一種接近並融合中國道家「時間一空間」境界之「遠致美學」為「形式」,與儒家超越人己階級衝突外,以「溫柔敦厚」之人間性包容情懷為「內容」;將「人」由生存推擴到包容群己、歷史、至山水天地、自然、終而甚與存有互為開顯應合的交融境界。 壹、生活世界的開顯 本文認為對「生活世界」 (common life world ) 的彰顯一直是侯孝賢創作的首要關懷。他的電影所以會喚起反省的 不是在揭露社會層面「階級對立」或一種隱含「政治指涉」的「批判」,從而獲致一種「解放與差異論述」的多元空間 。因此,當有人以「影像史學」的角度,質疑侯孝賢電影的各種構元素來 「重現、反映」 ( 鏡子論 ) 某一段歷史的實相時 ,顯然是「錯置」 (Misplace) 了批評的方法,只有在 「生活世界」的呈顯上,才是更基礎、更根源性的把握。 「生活世界」不是空無一物的「純形式」、不是非時間、非歷史之不生不滅的永恆實在,它是一種吾人立身於其中,做為一切活動所「生發的時間性之場域世界」,這個世界一直是比「意識型態」更基源的「時間一空間」,是當代「現象學、詮釋學」所要呈現的世界,也是我們 人人生活在其間展現活動、構成意義時所經常會不知不覺給「遺忘」的世界 (Richard Pal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