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4的文章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圖片
  回顧我人生在台灣的啟蒙教育,當是從十八歲讀大學開始。最影響我的是兩股思潮,一個是存在主義,一個是當代新儒學,另外一個潛伏的,就是在政治體制上,有所謂反對異議的聲音,來挑戰當時威權體制,一股屬於黨外的自由主義乃至本土化之思想。 當時知道的,大概是屬於胡適、殷海光、雷震,乃至黨外本土的政治異議聲音,所推動政治體制的改革,使其朝向民主化、自由化的方向。 這些屬於公共大群生活,甚至後來變成是本土性極其強烈訴求的運動,在解嚴前後,從長期壓抑的累積,到之後迅速蔓延,勢不可擋,形成一股全面性具高度反省批判行動的巨大能量運動。當時也是台灣經濟逐漸達到最高峰的時候,也帶動著政治乃至後來到國族所涉及的學術、教育的全面鬆動,乃至更新。 但,就我個人而言,上述的這樣的政治能量與本土化趨勢的動能所訴求的全面性批判,並不是我最關心的議題,也沒有給我造成太大的衝擊,我當時最關心的還是存在主義,那一種對於生命存在的本質性的體驗與思考,那是非常個人性的存在體驗,而我不認為當時的自由主義與政治改革力量,甚至批判的力量,有觸及到存在主義對於生命體驗的深度。 簡單地說,一個是政治、社會的取向,一個是一種生命本體論的取向,後者才是最讓我難以思考,並且產生無數困頓的所在。對我當時來說,我並沒有辦法想像,這些黨外批判思潮所關注的那一些所謂自由民主的議題,畢竟對我來說,那是一個比較外在的議題,跟生命切己之所在,是有距離的。 也可以說,我是在思考生命對我自身而言的意義為何,要從這裡面,對自己的生命來加以處理,才可以去上街,走向外在政治體制、社會改革運動的訴求,那些自由、民主、與人權,解放的訴求。只能說,我當時真的是非常受困於存在主義所帶給我的生命困思。 另一個讓我觸動內心深處的思潮,是當代新儒學幾位先生的著作,那是一種花果飄零式的悲情時代,因為巨大戰爭,所帶來的流離失所,既是生存環境不斷地遷移,也是心靈漂泊無依無助,屬於我們自身中國歷史文化在最動盪時代當中的存在感受。 而當代新儒家這幾位先生的著作,滿足了我這種屬於家國、大我深處情懷對於整個大時代的理解。這當然指的是整個中國。 而相對於戒嚴前後的本土化政治意義的運動, 對我來說,跟這個大時代的變動,相比之下,本土化政治意義,顯得相對渺小,而無法觸動我。這可能是我認知自己的偏差,與我家庭父親從 1949 到台灣後的隸屬所謂外省人的強烈歷史情懷有關。 但即便是這樣中

何謂「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圖片
  何謂「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 在《晚學盲言》書中,於第一次閱讀之後,有察覺某一些文句在多處篇章裡出現 ,而錢先生都給予了更豐富與相關的解釋,使這一些重要的句子格外有意義。 例如他在第一篇整體與部分當中就引用 《 詩經 》 「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今天早上突然想到,不如把這九十篇全部收納起來,放在一 個資料夾裡頭,包含另一本《現代中國學術論衡》,也是全文建檔,也放在另外一個資料夾裡頭,好方便日後進一步的閱讀或整理等等。 所以今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了「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這八個字的 收集整理工作,因為有了全文建檔,如果還能夠經過兩次、三次,從頭到尾的閱讀,以及整理,才有辦法把這本書深入讀懂,而在每一次的整理當中,就會發現前一次所讀的,還是很不夠,甚至還是很表面而已。 今天就用這個 《 詩經 》 八個字作為對這兩本書另外一種閱讀的方式把。 《晚學盲言》一、〈整體與部分〉 中國人好言禮樂,實則禮樂乃人生一整體 ,亦即天地一整體,兼自然與人文而爲一,而人文則爲其主。 詩云 : 「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鼠生有體,人生則不限於其身之體,範圍擴大,能與天地萬物爲一體,於是而有禮。禮乃其大生命之體,故在禮中自見其樂。故樂非金、石、絲、竹、鞄、土、革、木之爲樂,禮非跪拜、拼讓、俯仰、進退之爲禮,皆必本之人之德性。禮樂形於外,心性主於內。孔子曰 :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是矣。是禮樂亦融內心外物為一體。鼠生則僅在其形體,其心情德性之內涵則無足深言。人生則其要更在內心之性情,能通天人而合內外。故人生不能無禮。 二、 〈 抽象與具體 〉 詩云 : 「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 (譯: 看看老鼠有肢體,做人怎能不講禮 ) 其實禮亦可謂即是一玄。如禮分賓主,單是賓,無禮可言。單是主,亦無禮可言。 賓主會合,始見有禮。鼠有形體,亦有生命。必相會合,乃成一鼠 。 儻無生命,則其體亦變 。生命非具體, 是在鼠體中即有不具體之存在 。賓主之禮,亦在賓主雙方 具體行爲之上,有一不具體之精神,乃始見有禮 。 否則又何從把人生之禮來比作鼠體 。可見中國古人,對天地萬物,對人生萬狀,實具有一種甚深抽象的看法。以今語言之,即是有一種甚高哲學觀點在內。 一一、〈質世界與能世界〉 余書齋牆上常懸朱子橫幅書「 靜神養氣」 四字,大率中國人看人之生命, 此

從塔納斯《西方心靈的激情》到錢穆先生《晚學盲言》

圖片
  從塔納斯《西方心靈的激情》到錢穆先生《晚學盲言》 第二次閱讀《晚學盲言》 (1987) ,也是從第一篇開始,逐一循次漸進,第二次的理解,當然更深一層,並且可以更慢一些,加以思索比較、會通,故所花的時間會更多,但收穫應該更大。 《晚學盲言》共三部分,分別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政治社會人文之部」、「德性行為修養之部」。 九十篇專題雖篇各一義,卻相貫相承。每篇都是兩個命題的對舉,如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常與變、道與器、權與能、禮與法、雅與俗等等,均博而返約,致廣大而盡精微,可謂是作者晚年對中國文化核心要義與中西文化異同的一次總結性的蓋棺論定。 ( 博客來網站 ) 尤其是昨天再一次從《西方心靈的激情》 ( The Passion of the Western Mind: Understanding the Ideas that Have Shaped Our World View,1993 ) 這本西洋哲學思想史作為對照,與錢先生《晚學盲言》所論中西文化之比較並立、並列,就更有一個對照與聚焦的兩端性。所以除了上述這樣的兩端閱讀往復之外,再把每一篇重要的段落,做成摘句方式,以圖檔方式顯現,並且每一篇,以一個資料夾來存放,日後方便從中取出,並且閱讀這一些重要摘句。 "The most lucid and concise presentation I have read, of the grand lines of what every student should know about the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 The writing is elegant and carries the reader with the momentum of a novel... It is really a noble performance." --Joseph Campbell,  author of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Here are the great mind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their pivotal ideas, from Plato to Hegel, from Augustine to Nietzsche, from

回顧退休後一百天

圖片
  中西文化對立,亦僅當前人文之一部分,此下當更求其人文總全體之出現而完成,則亦如孔子之志於周公,學於周公,而人生大幸福所在繫之 。 《西方心靈的激情》 結語第三、四節       由於範例變化的演 進是一種原型過程,而不是僅僅一種理性 ———經驗的或社會學的 過 程 , 因此,這種演進 同時歷史地從內部與外部 、同 時「主觀地」和「客觀地」發生 。   一種新的 哲學範例 的出現,無論屬於柏拉圖還是阿奎那, 康德還是海德格 , 那決不只是 改進對觀察材料的邏輯推理 的結果。相反,每一種哲學,每一種形上學觀點與認識論,都反映了 某種普遍經驗完形的出現 , 這種完形賦予哲學家的觀念以活力,支配他 ( 或她 ) 的推理與觀察,並最終影響具體形成哲學家觀念的整個文化與社會環境。     現在有一個門檻必須被跨越,跨越這個門檻要求富有勇氣的信仰行動,想像行動,或相信一種更大與更複雜的實在的行動而且,它要求一種毫不退縮的自我認識行動。這是我們時代的偉大挑戰,陽剛意識的革命性使命-識破與克服自己的狂妄自大與片面性,承認自己沒有意識到的陰暗面,準備同各種形式的陰柔因素開始一種全新的相互關係。       這齣革命的戲劇現正到達其高潮的階段。因為我們的時代正在產生人類歷史上某種全新的東西;我們正在見證與遭遇一個新的實在、人的生存的一種新形式、一名「嬰兒」的分娩,這位嬰兒是偉大的原型婚姻的成果,在它自身之內以一種新的形式繼承了它的一切祖先因此,我肯定那些由女性主義的、生態學的、遠古的和其他反文化觀點的支持者所表達的必要理想。     但是我也希望肯定那些尊重與維護主要的西方傳統的人,因為我相信,這一傳統(從希臘史詩作者與希伯來先知開始的整個軌跡,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保羅與奧古斯丁到伽利略、笛卡兒、康德與佛洛依德的長期理智與精神鬥爭),這一了不起的西方事業,應當被看成一種偉大辯證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和高尚的組成部分,而不應當被看成是一種帝國主義-沙文主義的陰謀而加以簡單的拒絕這個傳統,不僅為它自己的自我超越艱辛地開闢了道路,而且擁有被它自己的普羅米修斯式進步所丟棄與切斷的資源,對於這一資源,我們幾乎還沒有開始吸收,而且,十分矛盾的是,只有向陰柔性的開放才使我們能夠吸收它。     在這裡,每一種觀點(陽剛的和陰柔的),既受到肯定又受到超越,都被承認為一個更大整體中的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