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循循然善誘我」

 


9-10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也許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在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兩端之間(門教法最大綱領)往復實行「循循善誘」吧!

正如《論語》中孔子所說自己是「無知」、是「空空如也」,在與學生的求學問與答過程中,他做到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在「循循善誘」的往復對談中,讓學生(依學者之所已至而循序誘進之)不斷領悟到過程之中各種的細節、轉折,並有了屬於學生自己最後的領悟。

正如以下這一章:

6-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教人,循循善誘,期人能達於自強不息欲罷不能之境,夫然後學之與道與我,渾然而為一,乃為可樂。

其實電影,嚴格說起來,導演就好像是老師一樣,觀眾就好像學生一樣。導演透過一部電影的敘事與剪裁,以其特有技巧,在起承轉合的過程中,讓坐在銀幕前的學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甚至欲罷不能,最後還能夠欣然愉悅得到電影導演所設定的結論,以及每一個觀眾自己的獨特心得。這心得未必與導演的設計()是一樣。

如此說來,我們還要跟電影導演以及那一些一起製作的團隊致敬。原來電影的模式,一如如何寫一篇精彩小說,或偵探故事,或如何寫一篇好的論文,或者是如何進行一場在教室內的成功教學,都應該從顏淵描述孔子這一句話「夫子循循然善誘我」得到啟發。這兩端的往復迴環過程,正如錢穆先生所描述者:

孔子雖善教,此鄙夫亦善學。孔子之善教,正因其自認無知。此鄙夫之善學,亦正因其心空空誠慤(ㄑㄩㄝˋ)求問。蓋問者心虛,而答者亦心虛,故使答者能轉居於叩問之地位,而問者轉居於開悟對答之地位。而此所疑之事,乃躍然明顯,不明顯於孔子之口,乃明顯於此鄙夫來問者之心頭。此章亦孔子循循善誘之一例

甚至此往復兩端歷程,最終又回到師道之尊,而使學者有一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之「悅之深而力已盡,雖欲再進,而已無路可由,亦所謂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之境。

正如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錢先生解,「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之字指孔子,亦指孔子,此乃顏淵日常所嚮往而欲至者。在前在後,喻恍惚不可捉摸。」

這才是一位老師當有的尊嚴。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影《孔子決戰春秋》的成就--一個偉大之溯源與再現

歷史需要追求「視域融合」:當「中華」遇見「民國」與當「民國」遇見「中華」

宮崎駿的四部紀錄片的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