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端—何謂一位偉大的領導?

 



何謂一位偉大的領導?

何謂一位偉大的教練?

何謂一位偉大的教育者?

在我37年的教學歷程中,只有在兩千年李安《臥虎藏龍》當中,李慕白與玉嬌龍之間那種往復過程的師生關係,並寫成一篇在《建國學報》刊登的論文,最具有代表性。

之後,在2017年這篇論文,又略加增補,也在建國一個【教師升等研討會】再次發表,當中更是自覺地扣緊著《論語》中孔子教與學兩端之間的往復過程。

這兩篇前後距離竟有17年之久。

然無非就是在學習《論語》中孔子所說,我無知,也空空如也,有鄙夫問我,我扣其兩端而竭焉」這一章,以及錢穆先生的偉大注文。

這也是我以細密的論文自覺方式去學習這一章所對我在建國教學現場教室,學生與老師之間關係當中,少數或唯一僅有的研究。

因電影透過敘事轉折,就更富有具體的代表性,李安把這樣曲折的過程,觸動兩端之間的最高張力,甚至造成了不可意料的最終的結果,好像就獻給天下所有的老師,一個以武俠電影類型,拜師學藝,求取武功秘笈,在一位俠客各方面造詣都登峰造極的人,與一位天資聰慧、敏捷迅速不可多得的少女天才之間,那一番武學之道的曲折歷程。李慕白甚至做到了我叩其兩端而竭焉這裡還是借用論語新解的話與注文: 

叩,如叩門,使門內人聞聲開門。又如叩鐘使自鳴。孔子轉叩問此鄙夫,使其心自知開悟。兩端者,凡事必有兩端,孔子就此鄙夫所疑之事之兩端叩而問之。竭,盡義。於此兩端,窮竭叩問,使鄙夫來問者,對其本所懷疑之事之兩端均有開悟,則所疑全體皆獲通曉,更無可疑。

又「扣其兩端而竭焉」,則「有超乎兩端之上者,使人容易體悟到一種新境界。」則自見有一中道。中道在全體中見。或舉兩端以告,與彼甯此,則本之何在自見,而中之可貴亦見」(論語新解)

甚至電影最後更帶出來種種面向未來的當下與緊迫,與更廣大的新生命的可能性,包含一種當下「從容就義」之必然悲劇。

凡此,這是最深刻的一部「教」與「學」的電影。

但,綜觀人類與各向度關係皆也不離乎此。

但我也到了退休後,再到建國兼課這學期,到了上個禮拜,才對教與學有再一次領悟。並且做了幾個在貓羅溪畔走路時的一個口述影音表達。

今天早上,又再一次把這一份心得書寫下來。主要是領悟到這樣教與學的師生關係,正如孔子所描述的教學方法,無疑還可以適用於人類任何的兩端之間,並皆是一種學與教之間的關係,或現實上常在不對等教與學過程中,乃至各種「複雜」之關係中,如何才是一種「翻轉教學」,以及一種真正的「對等」的教與學。

因為對我來說,這一份的領悟,已經不是只是在教室現場,甚至觸及到人類所有的關係,一個體現具自由、平等,所謂「忠恕之道」最具體的表現,因為這些抽象原則要具體的呈現,其實是非常的困難。

也就是我們雖然能夠從文字上,閱讀這一些寶貴的教與學經驗的啟發,但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學現場,乃至各種擴大的人際脈絡關係之中,卻是非常困難。

這其實更是一種「領導學」。

所以「我者」與「他者」之間,既然是我【歷史與人生】課最重要的主題,或所謂楊孟軒教授「多向同理性未了」。



在處理不同族群之間、國與國之間,不同歷史文化傳統之間、內外分際、乃至勞資之間,五倫關係之間、甚至天地宇宙自然萬物之間,都可以用這種主客互為主體際性」(inter-subjectivity)所反覆推敲問與答的辯證過程。

甚至更該把「聆聽」都加入。

因為當中要能夠相互聆聽(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進入對方,並且相互循循善誘,知道如何帶領,並仍以學生為主體,兩端都心虛,才能達到的境界

這也是建國校園當中的石碑有一個刻上「虛心」兩個字,我屢次經過都拍下照片,但兩年半以來,這麼多次經過,其實也只是心頭有一個觸發,從來沒有辦法把它演繹成這麼深刻的一個文字表述過程。

這也是把這一章(《論語新解》)真正學會與應用,並加入了一些,例如李安《臥虎藏龍》這部電影當時的書寫心得,以及所領悟到所謂「整體」與「全部」都涵蓋在今天的部落格感受之中

而關於「聆聽」,我想起奧圖夏瑪「聆聽」四層次圖,而他認為只有達到「第四層」才是「聆聽」所開展出、所創造出,面對從「小我」到整體、到明日/未來、與嶄新可能性的最高境界(highest future possibility/ or connecting something larger than  myself),那才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一位偉大的教練、一位偉大的教育的境界。


而我認為奧圖夏瑪雖然精心製作這四層次

  1. Downloading
  2. Factual
  3. Empathic 
  4. Generative

有大功,可以一清眉目,得其綱領,尤其Generative,很有啟發,他的闡述,我認為還是不及《論語》中孔子自述如何教學,如錢先生指出「孔子之自居,在學在教,不在求為一聖人。《論語》書中豈不已明言之」,與顏淵嘳然嘆曰章所述孔子的教學方法,與錢穆先生之注文,來得更深切著明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影《孔子決戰春秋》的成就--一個偉大之溯源與再現

歷史需要追求「視域融合」:當「中華」遇見「民國」與當「民國」遇見「中華」

宮崎駿的四部紀錄片的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