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電影選單背後所看到主題與其理論之二--不止是發乎情,止乎禮,也是發乎禮,止乎情。


孔子儒家(窮內外之際,盡天人之間,如十世可知,百世可知)之學思與人生經驗,雖然有其似結晶之「漁網」(仁與生生之德之系統」),但與浩瀚無邊的宇宙,乃至人類的歷史江河大海相較,甚至與我所走過台灣上個世紀的各種動盪的變遷而言,是何其有限,甚至渺小,如老人與海,在向大海撒下這個漁網時,大小之對比固不同,只能懷抱一種謙卑開放之學習,並默識領受之「開放還原主義」的「自知之明」......

則如所謂「好的」文學作品,重點并不在于(直接)論述抽象的道德法則,更多的是在於(曲致地)對人性的懂得(不隔)和憐憫細膩之推演過程,來印證某種道德法則。

蓋「人而不仁,如禮何?」則「仁」之「情」之性質不止是發乎情,止乎禮,也是發乎禮,止乎情之情理兩端往復。

如是,其「情」或如米蘭昆德拉(托馬斯與特瑞莎)與雨果的「同情」 (Compassion)。

如是,其「情」如杜甫(詩)的仁心抒情之感思為主,為道德理性與感官知覺兩端之「沉鬱頓挫與「地負海涵」為中介。

如是,則其「情」所體現,當有一番大小之境界。

如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又如「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又如「少者懷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之天地化工。

又如比喻云「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如下學而上達之生命的五層次)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又如云「然道君(宋徽宗)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然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因不同矣。」

又如錢子曰,「魯衰,樂官四散,逾海蹈海以去,雲天蒼涼,斯人寥落,不勝今昔之悲感」云云。

——————————————————

  1. 電影是揭露隱藏於普遍規範中未言說的更深情狀
  2.  《青蛇》之人欲、情、與法
  3. 閱讀的五謂必、意、蘊、創、應
  4. 「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六經皆我註腳
  5.  好的劇本:《捍衛戰士獨行俠》、《銀翼殺手2049》、《登峰造擊》…..
  6. 深度閱讀:《戲夢人生》中國電影美學之鏡遊與現象學
  7. 《決戰春秋》:揭開孔子為政出仕之政治抱負與實踐
  8.  緩慢閱讀 《麥狄遜之橋》比較英著、中譯、電影
  9. 《愛的萬物論》劇本甚好霍金的科學觀
  10. 《齊瓦哥醫生》神來的開頭
  11. 《最後地下鐵》神來的結尾
  12.  小津:《晚春》最後周吉閱讀查拉圖斯如是說
  13. 《印度之旅》不畏懼壓力,說真話之獨立與勇氣
  14. 《銀翼殺手》與2049續集神來的結尾浪漫之極
  15.  電影中的情感瞬間統合:李安《臥虎藏龍》最後洞穴
  16. 《金剛》抒情的極致
  17. opening ending / alternate ending
  18. 《小城之春 》志忱不夠好。禮言是好人。
  19. 《紅樓夢》最後結尾是有境界的(白先勇)
  20. 汪先生校讎學示範電影閱讀法
  21. 葉嘉瑩讀詞《小詞大雅》微言、神與貌、宜修宜眇、細節、聯想、符碼、境界
  22. 改編比較《柳如是別傳》與電影《柳如是》
  23. 外界已經太多的雜音/內在簡單卻豐富的生活/貓羅溪之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影《孔子決戰春秋》的成就--一個偉大之溯源與再現

歷史需要追求「視域融合」:當「中華」遇見「民國」與當「民國」遇見「中華」

宮崎駿的四部紀錄片的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