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而知天命」是一切之關鍵

 


一個人,只有在下學而上達的過程中,不斷存在地意識到各種形式(知識)表達以及生命實踐」二者之其義難知矛盾邊界時,或用孔子的話,就是五十而知天命他才能夠去面對宇宙、與歷史、與人生中,來自於自己(自知)最真實與極致所見的各種面貌,並且勇於去面對承擔這種知天命當中所不斷呈現於人自身中的各種的最真實的事物。例如此時孔子就會說出天生德於予,桓魋其予何」(面對危難來自於天之自信),就會說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面對危難來自於歷史之自任)會說出逝者如斯,不捨晝夜(面對自然、天地),或說出朝聞道,夕死可矣(面對自身),會說出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面對自身),會說出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面對自然與世界)就會說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面對天人之自信),會說出十又五而志於學(面對自身)等等等等,等這些看起來完全不符合現實之物,而且很難了解之物,到底孔子的真正意涵為何?其實這些重要的存在更真實的領悟,完全必須建立在上述這種近乎五十而知天命」之的維度中,並才能夠有所理解史作檉先生憂鬱是中國人的宗教這本書,到底就是在建立這樣的一個廣大生命存在與嚴謹精確思考的追尋背景與維度中,去寫出這當中如此眾多環節、細部、層次、結構、維度。如所謂的自然、宇宙、人生、生命、歷史、政治、道德、禮樂、美學、藝術、數學、意志、自知、空無、情感、形上與形下、理想與現實、觀念與形式、整體與部分等等,都可以在上述的背景中加以把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電影《孔子決戰春秋》的成就--一個偉大之溯源與再現

歷史需要追求「視域融合」:當「中華」遇見「民國」與當「民國」遇見「中華」

宮崎駿的四部紀錄片的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