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4的文章

上篇 【宇宙天地自然之部】一四、大生命與小生命

圖片
  一四、大生命與小生命 文化乃群體一大生命,與個己小生命不同。個己小生命必寄存在軀體物質中,其生命既微小,又短暫。大生命乃超軀體而廣大悠久。不僅人類為然,凡有生之動植物無不皆然。如一草地,綠草如茵,生意盎然。實則今年之草,已非去年之草,而此草地則可歷數十百年而常在。此一草地,可謂有大生命存在。深山巨壑,羣木參天,鬱鬱蒼蒼,此亦一大生命。詩曰 :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三千年前詩人所詠,宛然如在目前。鳶與魚之生命,已不知其幾易,而其飛其躍,則三千年猶然。故為魚僅有小生命,而其飛其躍,則乃大生命。 人類文化亦然,亦有其綠意之盎然,亦有其飛躍之羣態。中國古人謂之「人文化成」,今則購之曰文化。此皆一大生命之表現,非拘限於物質條件者之所能知。 中國人言氣象,今人多失其解。氣象即超物質之存在。姑就個人言,或剛或柔,或安或躁,或健旺,或衰老,皆可以氣象視。人之品德修養,亦從氣象見。宋明理學家好言聖賢氣象,今人對此四字,則感毫無著落。 個人然,社會亦然。中國人言風俗,亦即氣象。今人則惟關心物質條件,更不言風俗。國家亦有氣象,即全國之大生命。又言形勢。或曰王氣,或曰王者氣象,可覘國運隆衰,可卜世局安危。如西周都鎬京,東周遷雒邑,兩地氣象即不同。西漢都長安,東漢遷洛陽,兩地氣象又不同。唐都長安,宋遷汴京,氣象更不同。南朝都金陵,南宋都杭州,偏安之局,氣象又各不同。元承遼,下及明清,建都北平,逾八百載。歷代衡論立國建都,必就其天時地利,山川形勢,歷史演變,衣冠文物,聚散衰旺。而孰爲之頭腦指揮,教爲之心臟營養,教爲之手足捍衛,而選都立國,必有其一定之氣象。記載昭然,讀者可自尋索之。 三國時諸葛孔明為劉先主謀建國於蜀,東聯吳,北拒魏。退可以守,進可以戰。及其輔後主,先南平孟獲,再六出祈山,無後顧之憂,必以北進爲立國精神之所寄。盱衡全局,就天下大形勢以定建國方略,蜀地之氣象則然也。吳三桂起於滇,必爭三湘,移師中原,乃可立國。洪秀全起於廣西,而奠都南京,不知全軍北向,此已無成功之望。全部中國二十五史,何以定,則必定於一。何以一,則必以全中國爲一體,即所謂天下者。而衡量其大形勢之必當進必當安以爲定。何者 ? 國家大生命之延續,非僅止於其內部血脈之流通,必當超疆域而觀其全局,此謂氣象。豈淺見薄識者之所能知。   今國人言氣象,專指天時之陰晴寒暖言。古人言氣象,則兼指天時地利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序言--「和合」與「分別」、

圖片
    這幾天 2024 年 520 賴清德就職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文告,揭示其兩國論之台獨建國後續之正反效應,逐漸擴大。 然思考兩岸,經緯萬端,正需博綜會通,視域融合之學思, 一昧單邊訴諸民意、民粹,只能誤國,正如錢先生指出,此亦其最終離開陽明,而走進孔子朱子之原因,正如他說: 舊學宏博,既需會通,又求切合時宜,其事不易。尋瑕索疵,漫肆批評,則不難。適之又提倡新文學白話文,可以脫離舊學大傳統,不經勤學,即成專家。誰不願踴躍以赴。   而對於我主要教孔子與中國歷史文化與學術思想與中國現代史的人而言,衝擊尤大。發現那其實仍是五四運動百年餘風之延續,一種更徹地 「 去 」 歷史時間的中國化,而轉趨於一地一時島史之空間化、距(疏)離化、分離化,單薄化、或一種如「後殖民史觀」下所壟罩之視野,並且使中國史與其精神乃成為一種「外國史」之客觀研究,失去了親切感,錢穆先生所說之「溫情與敬意」更不復存在。       如就文學而言,我想起陳芳明在《新台灣文學史》中的話,那 是 新台灣.新文學.新歷史 之誕生。這裡引述他對 新台灣文學史 的觀點:    十年來,見證年輕的世代已經誕生,也見證新的文學技巧與批評範式不斷崛起。歷史地平線不斷在我前面浮起時,讓我對台灣文學的發展感到喜悅。 我這輩的知識分子,基本上都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血洗,也經歷過五 ○ 年代白色恐怖的威嚇。那樣的大環境形成了我這個世代的人格與風格,這是一種先天的生命條件,也決定了我們對文學與審美的態度 。穿越過那麼多政治陷阱,在發言之際,總是需要拿捏分寸。 我曾經在海外參加過反對運動,返台之後又參加了反對黨的政治活動。這些生命經驗自然而然也形成了我靈魂深處的美學,在撰寫文學史的過程中,也將這樣的美學融入歷史書寫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我一直期待新世代可以寫出一部新的文學史,在不受政治恐嚇的情況下,應該可以更從容品評前人的文學作品。 歷史原是不擇細流才能成其大。有過殖民經驗的台灣,自然比其他正常的社會還更複雜,因此表現出來 的歷史記憶與文學思考也來得出奇的繁複。從後殖民史觀的立場來看,代表不同階級、不同族群的文學,都是建構殖民地文學的重要一環。               性別議題帶來思考上的障礙,可能較諸族群議題還嚴重。對於同性戀或同志文學,台灣學界似乎還未能保持開放尊重的態度。異性戀中心觀念的支配,使得同志文學

讀第十三篇〈靈魂與德性〉

圖片
今天是五月三十號星期四,是五月的最後一天,早上把民國八十五年所寫一篇看電影《魂斷威尼斯》舊稿,在 2012 年 10 月重修後,又在事隔十二年後,因為昨天在 FB 看到瓦力分享馬勒《第五交響曲》第四樂章慢板,「為你而生,為你而愛」( TO LIVE FOR YOY AND TO LOVE FOR YOU) 主題,他談的是韓國電影《分手的決心》,當中就採用馬勒,也就是第有名的第四樂章慢板。 於是就把這篇早年 所寫三千餘字的《魂斷威尼斯》一文,尤其還從 2012 年所寫修正短言,於今早再寫一小段感言,所以一共有三個不同時段的感言,同時並立。 記得當時主要是也在閱讀赫塞的小說,如關注他文學心靈轉變的歷程,例如對東方哲學,如中國,印度興趣。又例如榮格的心理學,後來也轉向東方尋求更大的靈感。馬勒的音樂裡更有指向中國詩歌王維、孟浩然的意趣。 這也配合這幾天重讀談納斯《西方心靈的激情》結語所帶出來對「兩面牽制」矛盾、疏離的二元論的反省,與推出「原型辯證的分享認識論」,我並且帶到中國兩端一致,兩端用中,下學上達,乃至於一天人,合內外,甚至是原始返終 ,循環往復的儒道共同思維。 其實在錢先生《晚學盲言》第一部「天地宇宙自然」所處理的,如從先秦,到宋明,這麼一大段的思想歷程中,在一些重要的諸子與著作裡,例如易傳,中庸,孔孟,老莊,魏晉的王弼,隋唐的天台,華嚴,禪宗,宋明理學當中周濂溪的太極圖說,如無極而太極,動靜、陰陽,互為其根,乃至帶到朱熹集大成,如他的理氣的宇宙論,還是承襲周程張的觀點而來,錢先生對此不斷闡述在《晚學盲言》第一部各個篇章中。 到今天早上,正好讀到第十三篇〈靈魂與德性〉,其靈魂觀,指的是西方宗教特有的一種思維,是與身體相對立,一種十足個人主義,與一種向上而絕對的進路。至於中國,則顯然都依循在兩端之間與互為和合一體的思維來加以表達。 西方人自古即有一種靈魂信仰,乃爲西方社會盛行個人主義一極深根源。 靈魂乃一生命體,前世來世,悠久無窮。現世降謫爲人生,拘限於肉體中,則僅屬一短暫期。前世來世,或在天堂,或在地獄,極悲極樂。拘限在肉體之現世,雖亦有悲有樂,在其悠長的靈魂生命中,乃無甚大之意義與價值。猶太人亦同信有靈魂。耶穌傳道,乃說上帝事由我管,只教人在此肉體世界中信仰修養,俾可死後靈魂升天堂。此乃現世人生一首要最當鄭重注意者。至於其他一切現世人生, 則凱撒事由凱